-
电化学储能技术:电力系统脱碳之路的重要方向
2022年6月2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电力系统脱碳的关键路径-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趋势报告》(下称“报告”),从四种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出发,拆解其上下游产业链,细致呈现了不同环节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结构。报告从安全、成本、性能、环境友好四个方面,挖掘可以提升电化学储能的性能以更好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技术,并进一步梳理了掌握创新技术的国内外公司及其发展情况。
2022-06-24 -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 “双碳”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关于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部署要求,近日,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重要文件之一,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行系统谋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机制,为2030年前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提供行动指引。
2022-06-23 -
-
新型储能发展未来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在运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要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实现翻倍增长;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要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新形势下,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2022-06-21 -
煤炭资源型地区,经济如何“重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为此,我国在短期内消耗了大量的煤炭等化石能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为扭转这一局面,也为顺应全球的低碳发展趋势,我国“双碳”目标落地。随着绿色低碳转型的逐步推进,我国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2-06-20 -
摸清二氧化碳“家底”让减碳更有针对性
“双碳”,指碳达峰和碳中和,这里的碳主要是指我们熟悉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中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就是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平均地表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新高,为413.2ppm(ppm指每百万个干燥空气分子中的气体分子数),是工业化前(1750年前)的149%。对于二氧化碳这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看不到...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