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我国核电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2024-07-11 浏览数:9

——预计到2035年在运及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

image.png

近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第五届学术报告交流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山东省政协、山东省科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与来自核电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15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为安全有序推动我国核电发展交流思想、建言献策。

核电将成为重要的基荷能源

核能产业发展,尤其是核电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是坚实的综合国力的体现,是中国深厚底气的源泉。

当前,科技创新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权重不断加大,核能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核电作为重要的基荷能源,要坚持创新驱动,引领突破制约能源电力低碳转型关键核心技术。

从1991年中国大陆第115座核电站秦山核电并网发电到现在,我国核电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功实践。截至2024年5月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6台(不含台湾地区),在建机组35台,装机容量位于世界前列。以国和一号、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程,成为推动我国核电技术升级跨越,助力我国战略高新技术实现引领突破、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的重要力量,成为新时代我国打造国际影响力的新的“国家名片”。

据国内有关行业机构研究指出,未来15年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预计到2035年前后,我国在运及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比达到10%左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2023年,我国核准10台核电机组。按照国家目前每年8~10台的核准速度,2027年以后,每年最高峰将有50台以上机组同时建设,核电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这也意味着我国核电产业将逐渐回暖,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技术方面,核电的发展方向也正由单一核电逐步向核能综合利用转变,核能小堆、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核能供汽以及核技术应用等新技术正逐步壮大。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核电制造与建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高温气冷堆、模块堆等一些领域已经走在国际前列,结束了核电产业发展初期各类装备呈现“万国博览会”的局面。未来,我们还应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提升关键产品和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为我国核电产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装备和工艺基础。

山东加快打造先进核能产业集群

核电及核技术应用发展前景广阔,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省份,近年来山东加快建设中国核电第三极,积极打造先进核能产业集群。

2018年,海阳核电全球首批三代非能动核电AP1000“海阳1号”机组并网发电,结束了山东无核电的历史。2021年,海阳核电又成功实现国内首次核能供暖商业化应用,做到450万平方米核能供暖“全覆盖”,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暖示范城市,为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提供了独特的“山东方案”。近期,通过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和一号也即将在山东省并网发电。

核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山东沿海地区资源禀赋,在核电建设方面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山东将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组建核能装备产业联盟,抢抓新能源发展风口,强化系统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坚持以项目带动、分类施策、搭建平台,助力山东乃至全国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核能发展战略,依托山东省核能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未来需求,山东大学正在组织策划组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希望与行业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建设世界一流核学科。
       国电中星作为一家电力检测设备厂家,密切关注电力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更多资讯欢迎访问www.gdzxd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