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如何破浪前行?
电力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新一轮电改,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提速,现货市场发现电能价格的功能进一步强化。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政策层面也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如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加快配电网改造等。
当前,电改已成为能源安全与双碳转型两大战略的关键支点,深化电改涉及市场化改革、清洁化转型、体制机制改革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改革将共同推动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电和燃气事关民生福祉,近期各地出现的居民电费、燃气费涨价现象引发社会热议。这背后既有成本上升、供需关系变化等市场因素,也有政策调整、价格机制不完善等非市场因素。在实现保供稳价的同时,平衡好各方利益,确保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电力、燃气市场目前运行情况看,中国电力市场正处于“计划电”和“市场电”并轨的特殊格局:居民用户不进入电力市场进行交易,通过政府调节价格,工商业和大工业用户电价逐步实行市场化定价;中国天然气价格体系依然处于气源和用户两个价格双轨制。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走到今天,不应仅仅是供给侧改革,即竞价上网;更重要的是需求侧改革,也就是要竞价购电。只有竞价上网和竞价购电协同起来,才能构成整体对称的电力市场改革。
需求侧改革有助于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电网压力,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求侧改革(竞价购电)与供给侧改革(竞价上网)协同推进,才能形成完整的电力市场体系。
“半计划、半市场”的双轨制在电力领域仍然存在、电价机制转变的相对滞后,导致电价难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化,影响了电力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当前,加快推进电价机制改革,实现电价的市场化形成,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聚焦碳中和,内容不仅篇幅大,并且集中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电力系统作为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功能定位和系统形态亟需调整。
当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一个挑战是,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系统调节能力不足、能源生产和负荷中心不匹配。
目前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尚难以完全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导致电力运行高峰时段顶峰能力不足与低谷时段消纳问题并存,成为影响电力供需平衡、制约新能源高效利用的突出问题。
作为备受关注的新型储能,在装机规模大幅提高的同时,却面临着利用率低,收益模式不明晰等问题,入局艰难。
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而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又相对较高,导致其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受到质疑。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新型储能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国能源领域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电力碳排放在能源行业中的占比超过40%,且绝大部分来源于煤电。
煤电低碳改造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煤电调峰的深度和频度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而持续增加,导致煤电运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其次,煤电降碳运行成本的升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最后,受生物质资源、绿氨产地及运输条件、二氧化碳封存地质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煤电低碳改造的推进需要有序进行。
长期以来,我国积极推动煤电装备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并实施煤电节能改造,煤电机组碳排放水平逐步降低。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煤电调峰的深度和频度持续增加,煤电运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仅靠节能实现持续降碳的难度越来越大。
尽管如此,煤电低碳改造仍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挖掘。一方面,可以通过源端减碳、末端固碳等技术方式进一步降低煤电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煤电与新能源的互补协调,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此外,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也是推动煤电低碳转型的重要保障。
国电中星作为一家电力检测设备厂家,密切关注电力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更多资讯欢迎访问www.gdzxdl.com。
下一篇: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过煤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