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力市场化交易实现多个首创
云南,自2014年首“吃”电改“螃蟹”,电力市场化启动运行10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省内市场化交易累计电量突破1.1万亿千瓦时,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70%;全年交易组织约3000场次,年度出具结算单超300万份,较改革之初增长超1000倍……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拓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显现。
率先放开清洁能源入市 拉动绿色产业发展
云南以水电为主的绿色电源装机超1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连续8年保持90%左右,新能源远景可开发容量超1.5亿千瓦。
针对清洁能源“挑大梁”的情况,云南在全国率先放开清洁能源进入市场,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为更好地拓展高比例清洁能源消纳渠道,我们构建了一套体系、两个模式、一个机制,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也为更好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一套体系,即建立了适应高比例清洁能源的交易体系,建立以“中长期交易为主,日前短期交易为补充”的市场体系;两个模式,即形成适应高比例清洁能源消纳的合约模式和市场运作模式,借鉴现货市场理念,实现以中长期合约为差价合约,将“合约照付不议,事后偏差结算”的市场理念全面推广落地。形成“清洁能源+燃煤”双市场并行运作模式,建立起反映电力供需形势和成本变化的煤电市场化电价机制,从新能源占比高并将迅速扩大的实际出发,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调节容量市场”,并逐步建立配套交易体系;一个机制,即形成适应高比例清洁能源的激励相容机制,激励市场主体主动参与交易。近年来,年度市场主体主动签约率均超过95%,自主交易比例全国领先。
随着创新灵活交易体系的建立,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也积极组织省内用户参与绿电交易,1~10月完成绿电交易12.5亿千瓦时,达到2023年全年绿电交易规模的80余倍。
首创“来淘电”引领电力零售市场建设
过去,全球电力市场化交易受持续保持电力瞬时供需平衡的制约,与常规商品交易存在显著差别。中小微企业等零售用户用电量小、用电特性差异较大,难以直接参与交易,只能随行就市。在选择售电公司时,经常面临信息不透明、难抉择、缺乏信任等问题。
对此,云南于2020年上线“来淘电”零售交易平台,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入市交易“硬门槛”,大幅降低售电公司获客成本,让中小微企业也能享受电改红利,方便客户快捷进入市场购电。
“来淘电”零售交易平台的搭建,帮助售电公司在平台开设店铺,能够结合自身需求灵活调整公司售电运营策略;零售用户则像逛淘宝一样,在平台下单就能实现“指尖购电”。该模式极大降低了供需双方沟通、交易和业务成本。
截至9月底,“来淘电”平台累计成交合同逾34万笔,累计交易电量超6000亿千瓦时,成为国内电力零售市场建设探索的示范标杆。
共享改革“红利” 市场主体多方共赢
电力市场化交易涉及方方面面,云南通过10年的探索实践,尽可能地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让市场主体共享改革红利、实现多方共赢。
2014年启动电力市场化交易之初,云南仅有87家工业企业、9家电厂参与交易,而10年后的今天,云南电力市场注册主体数量超过33万户。
电力市场化交易及容量电价的推出,火电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直接与用户谈交易、论价格,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曲靖发电有限公司是滇东北重要的电源支撑点,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前,企业连年亏损。近年来,在各项改革举措的加持下,该企业实现扭亏为盈,仅1~9月,发电量就累计完成36.5亿千瓦时。
谈及经营状况的“逆变”,2014年电力市场化改革启动后,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和南方电网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统筹各类型发电企业发展情况,助力推出调节容量市场、发电权转让的方式,为火电企业每年安排基础发电小时数。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年作为汛期水电消纳主体参与交易,是云南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第一批参与者。
由于用电价格由市场供需形成,企业可以统筹多方因素,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有效管控企业用能成本。
国电中星作为一家电力检测设备厂家,密切关注电力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更多资讯欢迎访问www.gdzxdl.com。
下一篇:涪陵页岩气田累产突破700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