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如何破解极端高温下的电力紧张

发布时间:2023-03-06 浏览数:33

电力系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基础设施。我国“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提高电力安全保障能力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全球多个城市因极端气候频发导致能源供需矛盾,城市电力系统屡受冲击。超大城市如何保障电力系统更具韧性?应从问题看短板,从矛盾思考突破,加强区域电网互联,确保紧急情况互济。

从四川2022年高温电紧

反思到哪些短板?

2022年7月-8月,四川遭遇极端高温,造成全省15个市州严重受灾,企业停产让电于民。长时间停电,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能源供需矛盾,不仅仅在我国,世界不少城市也面临这个问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更要冷静反思,补齐短板。

image.png

电力供应本身具有脆弱性,容易受到灾害的影响。不同极端灾害的偶然性、异质性和空间差异性,使得电力系统应对灾害冲击的工作难度大、防备还不够。目前,我们对极端灾害的监控监测不够精准、缺少部门间协同,尚未将预警服务信息精细到城市治理网格,使得电力系统对极端灾害的感知能力弱,难以及时有效应对。

在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极端天气灾害下通常难以维续。例如四川省水电占比高,电源多能互补性不强,在极端高温下暴露出电力系统结构性问题。

而电网系统建设尚不成熟的问题,也应重视。这体现在,电网一体化布局的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互济机制还不成熟;新能源的并网消纳、远距离输送和安全运行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极端灾害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甚至阻断了电力运输通道,使得某地一旦遭遇极端灾害,电力供应中断,其余地区难以迅速支援。

建议:加强灾害精准预报

完善预警互通机制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始终把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摆在突出位置,确保极端灾害下的电力供应。应高度重视极端灾害下电力韧性供应工作,有序推进重要城市和灾害多发地区关键电力基础设施防灾建设,根据各地区恶劣气象条件类型差异化提高设备设防标准;做好电力系统应对极端灾害的应急处置预案,降低可能发生的极端灾害事件对系统运行的威胁;提升极端状态下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推进地空天立体协同监测体系建设,加密重点区域站点,优化天气雷达网,提升对高低温、冻雨、寒潮等极端天气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预警机制,完善气象预警互通机制,提高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应急能力。

加强区域电网互联

确保紧急情况互济

在缺电、限电的表象之下,要合理规划电源结构、保障发电容量充裕;充分考虑极端灾害下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稳定性,加强考虑极端灾害影响的电源规划,科学规划电源配比,加快灵活调节资源布局,配足托底能源;构建完善的煤炭天然气产运储销体系,加强燃气燃煤储备及管道安全管理,提高适应各种极端情况的一次能源供应保障;力争做到任一极端场景或单一品类能源短缺不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大的影响。

同时,应发挥我国“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势,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电网的“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充分利用不同省份用电负荷、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错峰特性,挖掘跨省份调节潜力;建立区域电网调节资源和备用共享机制,增强送受地区盈缺互济能力。

国电中星是一家专业的电力检测设备厂家,密切关注电力电网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动态,了解更多访问国电中星官网:www.gdzxd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