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发布时间:2025-02-08
浏览数:9
我国确实在积极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以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并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下是对我国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为加快实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和《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着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调用水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并要求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具体举措
编制调节能力建设方案
- 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需落实《实施方案》要求,编制本地区调节能力建设方案,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 方案需科学测算调节能力需求,统筹新能源发展规模、技术经济性及电力市场运行等因素,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为目标。
增强抽水蓄能调节能力
- 高质量建设一批生态友好、条件成熟的抽水蓄能电站,充分发挥抽水蓄能削峰填谷等多重作用。
- 优化抽水蓄能调度机制,提升抽蓄机组的市场灵活性,使其更主动地参与电力市场。
提升火电调节能力
- 按照2027年实现存量煤电机组“应改尽改”原则制定灵活性改造推进方案。
- 鼓励煤电企业结合市场需求自主配置调频储能,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适度布局一批调峰气电项目。
改造或建设新型储能电站
- 推动具备条件的存量新能源配建储能实施改造,由电力调度机构统一调度运行。
- 在统筹安排各类调节资源建设规模基础上,优化选择适宜新型储能技术,高质量建设一批技术先进、发挥功效的新型储能电站。
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调节能力
- 加强网架建设,优化运行方式,健全跨省跨区市场机制,实现各类调节资源共享调配。
- 加强并网接入管理,完善新建电源接网程序,及时、规范做好项目并网接入工作。
深入挖掘负荷侧资源调节潜力
- 优化省内负荷布局,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具备条件的可调节负荷参与电力运行调节。
- 明确以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方式规范化、规模化、常态化、市场化参与系统调节的方案。
三、完善调节资源参与市场机制
完善峰谷电价机制
- 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合理峰谷价差,积极推动各类调节资源参与现货市场。
- 尚未实现现货运行地区,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加强区域内调节能力统筹和优化
- 建立健全调频、备用辅助服务市场体系,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设置备用、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
- 强化辅助服务市场规则执行,规范开展考核补偿工作。
加快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
- 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容量需求和容量价值,对有效容量合理补偿,引导各类资源向系统提供中长期稳定容量。
四、实施效果与展望
通过实施上述举措,我国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各类调节资源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将更加完善,调用机制也将更加健全。这将有助于实现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提高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并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举措是全面而深入的,涉及电源侧、电网侧、储能系统以及需求侧等多个方面。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国电中星作为一家专业的电力检测设备厂家,密切关注国家核电以及电力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动态,了解更多访问国电中星官网:www.gdzxd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