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一、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与需求
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等特征。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推进,我国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发电不稳定,对原有电网带来挑战。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需要适应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智能性。
二、聚力创新的具体实践
科技创新:
• 电网企业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例如,开展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经特高压直流送出系统运行特性仿真试验研究,以及虚拟电厂准入技术能力测试认证等。
• 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如四足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等,提高电网运维的智能化水平。
机制创新:
• 推动政企协同、厂网协同等机制创新,为未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应用打下基础。例如,电网企业可以与政府合作,共同出台电力保供、新能源发展、储能推广、分时电价等一系列制度成果。
•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紧密协作、融通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通过共链行动,推动能源电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应用场景创新:
• 探索新应用场景,如智慧充电站、光储一体构网型储能技术等,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常州五星智慧充电站,融合了充电与发电两种形态的微电网形态,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缩影。
• 推动主干网向交直流混联转型升级,构建更加灵活智能的电网结构。例如,国网江苏电力规划建设的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毕,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三、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意义
1. 保障能源安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
2.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加大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也可以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尽管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电网结构的复杂性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技术研发: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攻关突破关键技术,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和电网的灵活性。
2. 完善市场机制:推动电力市场的改革和完善,形成更加合理的电价机制和电力交易机制,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电网的协同发展。
3.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国际电力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聚力创新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应用场景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加快建设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国电中星作为一家专业的电力检测设备厂家,密切关注国家核电以及电力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动态,了解更多访问国电中星官网:www.gdzxdl.com
上一篇:我国将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下一篇:推动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绿电交易